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以巴哈為名的三首小品


譯自:Hobereaux Clarinet Ensemble CD解說

森田一浩:以巴哈為名的三首小品 
Kazuhiro Morita:3 Bagatelles on the name of B-A-C-H

作曲家本人解說
不負責翻譯:吐奶

這是應小鷹單簧管重奏團(Hobereaux Clarinet Ensemble)委託,於2008年作曲,並於該年八月小鷹單簧管重奏團舉辦的夏季音樂會『小鷹的暑假』中首演。在2010年四月該團灌錄第二張專輯時再度獲得青睞採用,而我也藉此機會稍微修改了此曲作為錄音使用的版本。

初演時,我以非常忙碌為理由,不論是練習或正式演出都沒有前去聆聽,完全就是一般所謂的『只會出手寫而已』的作曲家態度。然而,在後來聽過他們提供給我的錄音後,老實說讓我非常驚訝。聽起來就是絕對不會難以理解,而且帶有一點散文氣氛,可說是不慍不火、讓作曲家幾乎無話可說的絕妙演出。雖然仍是有兩三個問題點,但越聽越知道那不是演奏家的責任,而是寫的人寫的不理想所造成的。也是這樣,於再次演出(錄音)之際,從頭到尾針對說明不足的筆法加以修訂,結果以整體而言就多了若干小節。

以約翰.瑟巴斯汀.巴哈的姓氏字母的構成,也就是以德國音名的B-A-C-H(降Si-La-Do-Si)來當樂曲主題創作的嘗試,歷來已經有許多的作曲家都做過了。但因為這四個音包含了很接近音程的半音進行,也往往成為已經告別調性感覺的近代/現代作曲家喜愛之素材。而我自己第一次使用這個構想是在我的吉他獨奏曲中,這是為了和我很要好的吉他演奏家朋友所寫,名為『以巴哈為名的三首十四行詩(Sonnet)』,這是1983年的事了。而這次為了單簧管重奏團所寫的『三首小品』,正是以27年前寫作的吉他曲為原型,加上一些細微的修改,但主題的組成與發展倒是完全沿用下去的。

現在回想起來,在我將近三十前首次出版、錄音的出道作品其實也是單簧管重奏團的曲子。當時也是我和演奏家們親切交流之間、量產出很多這種形式的作品與編曲的時期,但為單簧管八重奏寫作原創曲真的是睽違已久之事了。在這裡我也要感謝以精彩演奏刺激我各方面寫作的小鷹單簧管重奏團、以及建議我作曲的該團創始團員齋藤紀一先生,藉此場合向他們表達我的敬意。

本曲也在2010年由Brain Music出版社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