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吳清源棋談(08)

 


莫愁


 


出版社將吳先生的隨筆集收集成一冊, 題名為[莫愁], 並於昭和15年(1940年)出版. 此書在戰後也有再重新發行.


 


書名[莫愁], 似乎是來自於南京城莫愁湖的故事. 在該書中的<莫愁>一節中是這麼敘述的:


[最近聽說有戰死勇士的未亡人為了丈夫殉死的事情, 讓我非常的感傷, 並且令人對日本的婦德感到尊敬. 在中國也是如此, 過去以來也有著同樣的婦道. ], 吳先生並且引用舜帝妃子的故事做為例子. 當舜帝死去之時, 他的兩位妃子哭了三天三夜, 淚流光後, 就從眼中流出血來. 接著書中繼續寫道:


 


[兩位妃子拿出舜帝平常喜歡彈奏的五弦琴, 一面彈琴, 一面悲傷的唱著:


 


一片白雲青山內  一片白雲青山外


青山內外有白雲  白雲飛去青山在


 


唱完之後又繼續哀哭, 最後在俯視著湘水中投江而死.


正如同這樣的傳說, 不論是軍人之妻, 或是政治家之妻, 其思念丈夫的心情應該都是一樣的. 


現在南京正陷在兵火包圍之中, 預料接下來恐怕就要遇上不得不面對的命運了. 我想在宋美齡等婦人的心中恐怕想到的就是這種"白雲飛去青山在"的心境吧? 真是令人哀傷不已.


在南京有個莫愁湖, 雖說是湖面不大, 但是晚風吹過錦波, 蘆荻隨之傾倒的風景, 會自然散發出一種秋思. 這裡以前曾有過名叫莫愁的年輕妻子投湖而死的傳說, 所以取名叫莫愁湖. 在梁武帝(Tony按: 六朝南梁)時, 有過這這樣詩句:


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之意, 其實是希望大家都不要哀愁的...]


 


吳先生引用的詩句中接下來的故事是這樣的意思: 莫愁十三歲就能織布, 十四歲採桑, 十五歲嫁做人婦, 十六歲產子, 過著富貴幸福的日子.


(Tony曰: 莫愁原詩為


莫愁十三能織綺  十四採桑南陌頭


十五嫁作盧家婦  十六生兒名阿侯 


盧家蘭事桂為樑  中有鬱金蘇合香


頭上金釵十二行  足下絲履五文章 


珊瑚挂鏡爛生光  平頭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貴何所宜  恨不早嫁東家王)


 


此篇<莫愁> 是吳先生在昭和十二年(1937年)左右於富士見的高原療養所所寫的. 此時吳先生除了身體痛苦, 內心也因為中日戰爭的關係而痛苦. 因此, 盼望能早日回復和平的心意, 在隨筆的文字中隨處可見.


[此刻, 窗下的孩童們, 正在為了達成幻想的東洋和平而高聲唱著雄壯的軍歌. 聽到軍歌的我, 心中則是想著, 如果真是要達成東洋和平, 希望就能從東洋未來的全局來著眼, 趕快進入收拾盤面的階段. 這也許是我一介小民的陋見, 或像搞不清楚狀況的老奶奶一樣之過分操心.  因為有心的中日政治家們, 應該已經看透大局的趨勢而確實的往著終盤實利的方向運作了吧? 我真心希望一定要如此進行下去. ]


 


(Tony曰: 這段描述, 在許多與吳清源相關的文字中都出現過. 大概也是如此, 帶給拍攝吳清源傳記電影的田壯壯導演很深的印象, 所以在該片中也出現了同樣的場景.)


 


當時, <莫愁>或是<望鄉>等文章在<中央公論>(Tony註: 這是日本很有歷史的雜誌, 現在也還有發行)登出時, 菊池寬先生對我說:


[喂, 吳清源的隨筆寫的真是好呀...]


[好歸好...]我的回答有點猶豫, 不過, 對我來說, 菊池寬先生是我不想隱瞞什麼的人, 於是, 我繼續說了下去:


[但是這些文章並不是吳先生自己寫的, 而是別人幫忙代筆的...]


[胡扯, 怎麼可有這樣的事! 那些文字如果不是吳清源寫的, 還有誰寫的出來? ] 


[其實, 吳先生不會寫日文呢. 所以這些文章都是佐藤垢石先生寫的, 去問問吳先生就知道了...]


吳清源棋談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